English

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希望之光

——江苏省大丰市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00-02-15 来源:光明日报 游新华 邹宏仪 我有话说

1998年暑期,江苏省大丰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自愿报名、组织考察、择优选派的办法,从500多名报名者中选拔172名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村合作社副主任等职务。加上前两年部分乡镇下派进村任职的73名大学生,全市367个村中有了245名大学生,使70%的村有了大学生“村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市委和市政府进一步作出决定,今后将根据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每年均选派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并把这一做法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基本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坚持下去。大丰市的这一做法,在大学生中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最近,我们到大丰市对此作了专题调查研究。我们深深感到,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不是大丰市少数领导人的凭空拍板或是权宜之计,而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它对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一代新型接班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适应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重要阶段。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我国跨世纪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江苏省委明确提出,到2000年,全省全面实现小康,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有条件的地方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江苏人民的历史责任。大丰市地处黄海之滨,是一个农业大市,按照江苏省小康县(市)建设标准测评,名列苏北28县(市)之首,在全省处于中上游水平。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正是发生在基本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之后,阔步迈向现代化这样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应当说,这是时代的产物,适应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渴求。

改革开放以来,大丰农村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当地农村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农村经济起了质的变化,商品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取代传统农业而占主导地位,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几乡一品的区域经济蓬勃兴起。据1998年统计,全市的山鸡、鹌鹑、肉鸽等特禽饲养量706万羽,家禽2200多万羽,生猪70多万头;蔬菜、药材、果树等特经种植面积27万亩(全年累计98万亩次);桑田4.5万亩,年产茧6.6万担;水产品8.5万吨。全市特种经济的经济总量已经占第一产业经济的总量的60%。多种经营发展到这样的水平,对技术和人才理所当然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日益推进,农村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不仅十分迫切,而且范围广泛。根据大丰市对各村的调查,对大学生的专业需求为:农林类94%(即需要该业专业人才的村与总村数之比,下同),工业类82%,经贸类74%,水利类43%,财经类38%,文科类11%,食品加工类18%,其它20%。

大丰市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无疑是给农村送来了“及时雨”。大学生进村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已经逐步显示出特有的优势,发挥了令人鼓舞的积极作用。不少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大胆提出了许多新的设想和发展思路。在调查中,许多乡镇负责同志谈到这方面的情况,如数家珍:新团镇的学生“村官”与母校南京农业大学联系,引进了珍贵药材“丹参”的种植项目;大中镇新德村学生村官”引进了新的西瓜品种,使具有种瓜传统的该村在西瓜种植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圩镇的大学生“村官”去母校为村办企业引进了新的化工产品生产配方和工艺;裕华镇的大学生“村官”去安徽开辟了新的薄荷油市场;草堰镇合新村“引进一个蚕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搞起了一个蚕桑村”;三龙镇一个学电脑专业的大学生把电脑也带进了村,仅一年时间,村委会成员都学会了使用电脑,并加入了全国农副产品销售信息网,利用电脑随时掌握市场行情,指导村民调整种植、养殖项目,已经取得可观的经营效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地理位置偏僻的窑港村,原来的多种经营搞得较差,全村100多亩水面几次发包,无人问津。大学生王文献到该村担任副主任后,为了给群众作出示范,主动承包了10亩水面,养殖鱼蟹。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纷纷要求承包,100多亩水面一下子全部承包到位,仅此一项全年就为该村增加收入10多万元。从这个事例中也可以预见:大学生进村工作,以后的发展方向不一定都继续当干部,有的很可能会成为新一代的经营大户、专业大户和农村新产业、新部门的拓荒者,在更广阔的意义上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二、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优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结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理念、文化素质以及工作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与这一新的要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大丰市委组织部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现有的村级干部队伍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太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农村新形势。尽管这些同志在长期工作中为农村的发展、稳定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但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向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往往显得捉襟见肘。二是村级干部的来源匮乏。这些年来,农村的教育事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通过考大学、参军、外出打工经商等渠道,人才大量外流,留在农村中可供选拔为村级干部的人选非常有限。三是由于村级干部素质偏低,给从村级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造成了“供需矛盾”,长此下去,势必影响乡镇干部的素质结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给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上述的三个矛盾明显得到了缓解。

首先,优化了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仅从去年选派进村的172名大学生来看,其中有中共党员21名,共青团员79名,学生干部47名,平均年龄25.9岁,年龄最小的20岁。从近一年的实践看,这批大学生尽管是初出茅庐,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但与那些“土生土长”的村干部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不仅学习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他们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思想开放,视野宽阔,接受信息快,较少保守而勇于创新。他们法制意识和政策观念强,注重依法办事,规范管理,在做群众工作时注重说服教育。这些都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了一股清新风气。这一年正当土地二轮承包时期,各种矛盾相对集中,新去的大学生不少被派到问题较多的村民小组,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金墩乡金东村有一个村民小组由于长期财务帐目混乱,造成干群之间关系紧张,村民“两上缴”欠款较多。新来的大学生、村经济合作社副主任吴俊主动要求兼任这个小组的组长,他通过深入调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一笔一笔地理清了混乱多年的帐目,村民们心服口服地上缴了有关款项。他还通过挨家挨户地走访,合情合理地处理了土地二轮承包中多起复杂纠纷,使这个落后组变成了先进组,村民们称赞小吴是“像模像样的小村官”。

其次,促使村级干部队伍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竞争态势,大学生进村工作,尤如一夜春风来,吹散了在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沉闷空气。许多村干部面对这批生气勃勃又具有文化知识优势的大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深深感受到如再不抓紧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势必要成为“落伍者”,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仅据1999年第一季度统计,全市报名参加大专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的村干部就有209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照此下去,一方面通过源源不断地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现有村干部自身的学习提高,一定会逐步形成村级干部队伍知识化、专业化的喜人局面,大丰市委提出的“抢占二十一世纪人才制高点,3年完成村级干部跨世纪人才交接”的目标定将成为现实。

第三,为培养、选拔干部建立了一个“人才库”。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是党中央对农村干部工作的一贯要求。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促进了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为从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建立了一个具有源头活水的“蓄水池”。到目前为止,大丰市已从前几年选派进村工作的大学生中选拔了19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三、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开辟了大学生就业和锻炼成长的广阔天地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主要是进入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就业。农村青年考上大学也就意味着跳出了“农门”,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基本上集中在城镇。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党政机关精简机构、事业单位综合改革、企业减员增效,传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窄,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一时困难。就大丰市而言,每年大约有1700多名青年考入高等学校,大约有1500多名大学生毕业后回到该市,其中只有70%的能及时就业,其余的则滞留在社会。是不是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真的多到如此地步呢?当然不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大丰市的领导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的人才资源配置模式与城乡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已不相适应。大丰市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由此形成一个导向,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贡献聪明才智,从而逐步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事实已经充分证明,经过2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那些已经基本实现小康、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地区,不仅能吸纳人才,而且能够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学生们也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曾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寻寻觅觅,在市场的熙攘人海中奋力碰撞。后来,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农村,眼前呈现出一片明亮宽阔的天地。”“农村这块热土,真正充满了魅力。”

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不仅具有解决目前就业矛盾的现实意义,从更深层次上讲,对于大学生的锻炼成长,对于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曾深刻地指出:“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历来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也是干部成长的最广阔的道路。”并号召:“接受实践的锻炼,首先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去”。我国有12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农村最充分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不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的国情;要想办好中国的事情,首先要能够办好农村的事情。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他们直接面对农民,从最基层、最普通的事情做起,这是一个最难得、最可宝贵的锻炼机会。我们党如果有千百万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经过基层艰苦锻炼和考验、并能切实掌握国情的接班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将更加兴旺发达。

当然,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作保证。大丰市在这方面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大丰市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其主要方面有:一是明确经济待遇。凡进村工作的大学生的报酬一律与村干部同岗同酬同渠道支付,原则上不低于本乡镇村级干部报酬的平均水平,其中本科生的年工资总额如低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同类人员标准的,由乡财政补足。从一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进村工作大学生的月工资均在350—700元之间,还略高于大丰市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二是严格管理和考核。进村工作大学生的人事关系由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代理,乡镇人才服务站负责收集对大学生的考核资料,及时交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存档。进村工作的大学生一律实行一年试岗期。乡镇党委负责考核工作,通过考核,每年选拔一批,淘汰一批,补充一批,以保持农村大学生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今年上半年,市委组织部会同各乡镇党委已经对进村任职的大学生作了一次全面考核。三是明确激励措施。进村任职的大学生经考核合格后,均作为科级后备干部培养;思想素质好、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可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任职;机关招考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进村工作的大学生。四是注重教育培养。各乡镇党委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负责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各村明确一名主要干部为大学生“传帮带”的责任人;各乡镇定期组织大学生交流思想、汇报工作等各种主题活动。总之,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这批大学生如沐春风,正在茁壮成长。原来不是党员的,全部打了入党申请报告,市委组织部经过考核,已经明确50名为今年的党员发展对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